​唐山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

环渤海新闻网   2023-08-07 13:09:34

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

唐山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

购买生活用品,出门几分钟就是小超市;钥匙丢了,小区不远处就有修车配钥匙的摊位;老人想吃口热乎饭,社区里有养老食堂……近年来,随着城市“小修小补”“小门小店”日渐增多,唐山市民生活便利度大为增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便民服务,事关群众衣食住行,是民生所需。唐山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按照统筹实施、因地制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持续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全面加快“10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步伐,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在“小而美”中传递“微幸福”。

近年来,路北区凤凰世嘉标准化菜市场不断提档升级,为周边居民营造放心、便利的购物环境。这是8月4日上午,附近居民在菜市场里选购商品。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摄

家门口多了“一站式服务”

8月1日8时许,家住福乐园小区的刘艳秀就已经从香宇超市满载而归,“自从小区里建了超市,生活方便多了。超市里果蔬新鲜、货品丰富、价格也实惠,一点不比外边商场超市差。”刘艳秀笑着说。

刘艳秀介绍,以前早起买菜,都要到约两公里外的赵庄早市去,来回最少40分钟。“现在,从家到超市用不了5分钟,我这一天得逛上两三趟。”她说,小区附近还有快递点、早餐点、药店等,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日常所需。

坚持问需于民,唐山市加快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超市)等进社区,并鼓励各业态搭载多种便民服务,拓展服务半径,打造群众家门口“一站式”便民服务圈。

“超市占地400平方米,商品种类多,可以辐射福乐园、定福里等社区居民近万人。”近日,河北香宇肉类制品有限公司直销部经理吴丽荣说,像这样的社区超市,公司还有24个,“目前,我们正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通过‘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方式,方便群众生活。”

在唐山“10分钟便民生活圈”范围内,很多功能还在不断补齐、延伸。配钥匙、补衣服、钉鞋掌……这些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修小补”正规范有序回归,“老招牌”迎来了新顾客,老手艺焕发了新生机。

在唐山市路南区国防道和大里路交叉口,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子,“悄悄”开了32年。

“吴大哥,电动车后轮有个螺丝掉了,能给安一个吗?”8月1日17时许,正埋头补鞋的吴连城被一声求助打断,循声看去,原来是周边小区居民张英。

“有,我这就拿去。”看了眼车况,吴连城转身向屋里走去,很快就找出适合的螺丝,拧了上去,却说啥也不要钱。“别看这店小,生活中还真缺不了。修鞋、补胎、配钥匙,走不了几步就能解决,再加上吴大哥热心肠,跟大家都处成了好朋友。”张英说。

“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多亏了居委会帮我找到工作室。”吴连城说,如今,不光周边居民,还有好些市民跟着手机导航过来的,自己更得坚持干下去。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补什么。唐山持续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适时增点扩圈,创新服务能力,让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唐山市商务局副局长刘颖说,截至5月底,市中心区累计建设广场街道万达生活圈、友谊街道福乐园生活圈等示范类便民生活圈23个,新建改造商业网点400余个,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近20万人。

8月1日,在唐山市路北区山西南里小区,杨书平在早点铺里忙碌着。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微创业释放“烟火气”

“还是老三样!”“得嘞!一碗面、一个鸡蛋、一张葱花炸饼。”8月1日清晨,在路北区山西南里小区门口的早餐店,老板杨书平一边熟络地应着老顾客,一边揉面、抻面、放面下锅,等上几秒就翻个面,很快,一张金灿灿、香喷喷的葱花炸饼就做好了。

“就是这个味儿,老杨卖了30多年早点,我几乎天天来吃。”小区居民高树林说。

“以前,听老乡说唐山发展得好,我和老伴就从河南信阳老家来到了这里。”杨书平边回忆,边展示切面用的刀,刀面上刻着的“1988”见证了他35年的创业历程。

刚来唐山,杨书平两口子便把山西南里小区当成了“根据地”。“支个摊子,架口油锅,这炸饼和油条就卖上了。”杨书平说,1993年,儿子杨强出生,成了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夫妻俩也在唐山扎了根,“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在小区里租了间商用房,把炸饼摊搬进室内,不再受风吹日晒。”

2015年,杨强在帮父亲照顾早餐店的同时,又开设了新品类——牛肉板面。杨强说,他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府提出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方便。我们就在‘圈’里把事情做多、服务做好。”

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城市便民生活圈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唐山市倾听民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不断丰富消费业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市民宜居与群众“微”创业之间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7月31日19时许,路北区东大里市场里热闹非凡,酱肉店老板刘国才熟练地帮客人打包卤味。

早在1999年,刘国才初到市场,推着三轮车卖卤味食品,“当时,市场只有南巷十几家商户,大家推着车子卖货,几乎都是小吃。”刘国才回忆说,依托唐山市打造便民服务圈,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南北巷子两侧都建起了成排的小门店,经营场地扩大了一倍,自己也拥有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店。

服装店、果蔬店、饭店……走在东大里市场,各种消费店面门类齐全。“市场门店多了、环境好了、秩序规范了,受益的不仅是居民,还有我们这些商户。”刘国才笑着说,水电设施完善,垃圾有人处理,市场管理部门还建了微信群,有啥问题都能及时帮忙解决,在这里做生意心情舒畅。

伴随市场发展,刘国才靠着“小本买卖”在唐山安了家、买了房,“今年,我儿子考上了大学,感觉这日子更有奔头了。都说这‘便民圈’是群众‘幸福圈’,其实,我们也是‘圈里人’。”刘国才感慨地说。

8月1日下午,在唐山市路南区国防道和大里路交叉口,吴连城正在为客户修鞋。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全方位打造民生“幸福圈”

“两个孩子,一个在长宁一小读六年级,一个在大拇指幼儿园,离家都很近。父母早上帮我们送孩子,回来后可以去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伙伴们聊聊天,中午就在社区食堂吃饭。”日前,文登苑社区居民苏海东说,他们夫妇俩都是“80后”,大学毕业后来唐山就业,“从安家落户到孩子出生,后来把远方的父母接来身边,唐山市‘关爱一老、呵护一幼’的各项举措,让一家人备感温暖。”

服务“一老一小”是打造便民生活圈的重要载体,唐山市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普惠可及的方式,强化养老托育兜底性保障,支持发展养老助餐服务,扩大公办幼儿园托育服务供给,构建全市“一老一幼一朵云”智慧信息平台,不断满足群众养老托育需求。

与此同时,唐山市积极对接社区居民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将群众共性需求尽可能多地涵盖在“10分钟便民生活圈”功能之内,推动“多圈合一”,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

在路北区,集约经营、整合需求、全龄友好的社区综合体正在探索完善。橡树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养老圈”与“文化圈”“购物圈”相融合,在室内设置长者食堂、读书室、社区超市等,既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

此外,唐山市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服务水平,以路北区为试点,搭建“10分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应用平台,整合本地商户资源,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商品管理系统、网上订单等系统模块,接入购物、餐饮、休闲、养老、托育、家政等居民服务线上功能,并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生活缴费、社区活动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免费服务,实现居民“一览店铺,一键导航”,以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打造智慧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提升居民消费舒适度。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