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北京城市副中心配套服务发展蹄疾步稳、未
央视网消息(记者 宿党辉):8月23日-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的“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北京站)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中央和市属新闻网站记者、网络大V、网评员等进行实地走访。
记者随采访团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配套服务的发展引人注目。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云窗口”跨省通办解民难
(相关资料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天津、河北政务服务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了北京市和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262项便民服务事项,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跨区域办理。据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发展科科长曹宇介绍,自“跨省通办”工作开展以来,京津冀地区依托各类渠道,共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2万余件,提供各类查询便民业务3万余人次。2022年共为办事人减少跑动3万余公里,节省办事时间700余小时。
群众在智能终端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帮办导办服务。央视网记者 宿党辉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高效辐射京津冀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六环杨坨桥西,距北京市行政中心区约一公里。副中心站枢纽整体为地下3层结构,呈现“地下枢纽地上城、站城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铁路站场规模8台14线,集成5条轨道交通(M6、平谷线、M101、M104、S6线),2条城际铁路(京唐(京滨)城际、城际联络线)。该工程预计2024年12月底主体完工,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出发,15分钟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河北唐山市,1小时到达天津滨海新区及雄安新区,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3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央视网记者 宿党辉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森林公园里新的“文化粮仓”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位于北京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其建筑外立面由4000余块折线铝板装饰而成,宛如舞台大幕徐徐拉开。剧院项目包括1800座的歌剧厅、1600座的音乐厅、1000座的戏剧厅、500座的多功能厅及850座的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550个。“它的舞台尺寸同国家大剧院基本一致,可实现大剧院演出剧目在城市副中心无缝衔接、同步上演。”相关负责人李欣说,未来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打造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一流剧院。据了解,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冲刺收尾,5000名建设者正加紧施工,项目计划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并交付业主单位筹备布展,将于今年年底投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外部。央视网记者 宿党辉 摄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明年交付:服务城市副中心及北三县居民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部宋庄镇,紧邻河北廊坊北三县,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新建院区设计总床位数1300张,日门诊、急诊量可达6500人,预计明年交付,将极大提升城市副中心医疗水平。新建院区采用多元化等候空间,门诊患者流线、门诊检查流线、出入院流线、住院检查流线互不重合,最大程度减少人流交叉,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加舒适。相关负责人马迅说,“我们测算过,患者及家属行走不超过2分钟即可实现挂号、就诊、检验、取药、缴费等就诊全流程,这让患者走路时间更短,也减少了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