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视频:宝龙美术馆(01:31)呈现横跨400余年欧洲美术史缩影的“
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 视频:宝龙美术馆(01:31)
(资料图片)
呈现横跨400余年欧洲美术史缩影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仍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 4月18日,又一呈现西方绘画史的展览——“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从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再到克利姆特、夏加尔、马格利特,契里柯等,展览横跨16世纪至20世纪,以57件作品讲述了一场西方人物绘画的发展简史。
此次展览聚焦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大家笔下的肖像画,呈现了西方绘画400年来从宏大的神话宗教题材到华贵宫廷绘画,再到描绘普罗大众的过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第二次来沪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作品皆来自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东京富士美术馆(Tokyo Fuji Art Museum)由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先生提议建立,收藏范围包括油画、版画、雕塑、摄影、漆器、陶瓷器、刀剑、甲胄和徽章等类别共计超过3万件东西方艺术珍品,其中文艺复兴时期至近代的西方绘画精品,为其核心收藏领域。东京富士美术馆馆长五木田聪曾告诉记者,“美术馆成立于1983年,并于1983年开馆。而在这之后的35年中,我们每年都陆续为馆内添加一些收藏。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期间,我们加大了对于西方绘画的收藏。”
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
2019年,上海宝龙美术馆曾精选东京富士美术馆的经典作品,举办了“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引起艺术爱好者广泛关注,此次展览则是该馆与宝龙美术馆的第二次文化交流。
随着意大利人乔托在绘画上的建树,西方绘画逐渐从古老、刻板且严肃的中世纪艺术转变为孕育无数艺术奇迹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此同时,人物画也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关于信仰、权利、地位、民俗等多元发展的繁荣期。无论主题涉及神话与宗教、身份与地位、宫廷与民间,总在不断涌现足以传世的人物画佳作。
爱德华·维亚尔《女子与孩子》
五木田聪表示,“西方的学术性画坛,长期以来在主题上存在等级划分,作品的价值往往由主题的等级来决定。历史画的等级最高,肖像画次之,其后依次是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废除了等级划分,消除了对主题的歧视。在我馆的藏品中,有许多杰出的肖像画,从西方宫廷的官方肖像到普通市民的私人肖像,能够鉴赏到不同阶层的人物特征。此外,在历史画和风俗画领域,也有着娴熟且多彩的人物描绘。”
朱庇特和忒提斯(罗马主神众神之王和希腊海洋女神)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策展人马真正告诉记者,与过往梳理艺术史的展览不同,此次展览有一个聚焦点——肖像画。“现在有很多西方的经典绘画展览,这也引发我们从业人员的一些思考:未来我们怎么继续引进经典绘画展?同时,在引进的同时又不能让观众觉得这些展览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决定把展览主题更加聚焦,这次展览也是一次较新的尝试。”
展览现场
西方人物绘画发展历程
在西方艺术的发展中,人物画的起源一定会追溯到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因为图像作为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忽视社会文明程度有限,以及普遍大众存在文字撰写及认知能力的障碍;从而实现对于众神崇拜或宗教信仰的直接宣教。艺术家则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众神及《圣经》的传说与故事,形象化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图像。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笔下的《芙罗拉》
进入展厅,在第一板块“神域”中,首先能看到的是佛兰德裔艺术家安布鲁瓦兹·杜伯瓦笔下的《芙罗拉》,怀抱花瓶,身体扭向一侧,双眼目视前方,似乎正与观者交流。芙罗拉是古罗马神话里的花神,后逐渐从神话画中剥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女神像主题,之后又以“扮演芙罗拉的女性”肖像画的形式出现,描绘手持鲜花的年轻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主题深受波提切利、普桑等画家的喜爱。而边上,则是西奥多·范·图尔登描绘的古希腊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弗朗索瓦·亨利·穆拉德《一位衣着时髦的女士肖像》
走过“神域”,便能来到描绘人间的大板块,这也是展览的重点区域,呈现艺术家笔下的宫廷人物与民间人物形象。
其中,宫廷画是宗教画之后的另一大画种,更多是以肖像画的形式被创作或呈现。与宗教绘画不同的是,宫廷的肖像画所描绘的对象多是有据可考的真实人物。而这群特殊的人物通过邀请艺术家为自己创作定制的肖像画来捕捉、建构、创意自己的形象,从而强化身份、宣扬功绩、稳固地位。所以,出自宫廷、基于权利的肖像人物画一定是与政治目的、权势欲望或个人英雄主义的考量息息相关。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从“神”到“人”的转变,而当财富与权利被赋予一小众人,人间首先是一个被“宫廷”所主宰的舞台。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古希腊马其顿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那是艺术家贝尔纳尔多·斯特罗齐笔下的人物,描绘了其派遣使者归还阿卜杜洛米诺被掠夺的王冠的场景,是非常罕见的画作主题。
安东尼·凡·戴克《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
观众还可以在这里看到安东尼·凡·戴克笔下的《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安东尼·凡·戴克是继鲁本斯之后最为著名的肖像画家之一,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肖像绘画技艺和对模特内心世界的揭露,成为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展览中,他笔下的亲王夫人身着华丽黑裙,佩戴珍珠项链和耳环,微侧身而坐与观赏者对望。整个画面颜色明暗对比强烈,妇人的形象熠熠生辉,而这一风格也奠定了查理王朝时代的审美标准。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如果说,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在讲述思想的故事与信仰的力量,而巴洛克风格的出现则开始在创作手法与表述形式上开启了一种颠覆性的新趋势。而到了18世纪,极尽奢华与细致的洛可可风格则与之前的艺术形成了对比。让·马克·纳蒂埃是18世纪路易十五世统治下的法国最成功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的肖像画在当时作为一种时尚而广受贵夫人们的欢迎,作品造型写实而细腻,绘画样式丰满华美。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纳蒂埃的作品《安博堡侯爵夫人肖像》,画中她身着华丽丝绸礼服裙,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地目视前方。侯爵夫人身后飘动着蓝色的帷布又让她仿佛置身在一个舞台上。
除了贵族人群的肖像外,由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绘制的《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则特殊的人物画,凸显拿破仑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在1800年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战役中,拿破仑率军远征意大利,登上阿尔卑斯山,抄近路越过圣伯纳隘道,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赢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拿破仑登上权力顶峰的道路,艺术家将这一场景进行了戏剧化的渲染和理想化的创造。
弗朗索瓦·布歇《乡村的乐趣》
约书亚·雷诺兹《女孩与狗》
此外,在展厅中亦有不少作品的主角是平民百姓,呈现当时的艺术家对于普罗大众的描绘。而这也是艺术家对历史洪流中持续前进与发展的人文主义之关怀的最直接体现。这里,弗朗索瓦·布歇以柔美的色调精致地描绘了一对优雅的爱侣和他们身上华丽柔软的丝绸衣衫;约书亚·雷诺兹的《女孩与狗》则脱离古典风格的手法,转而追求自由而亲切的画风,他笔下的小女孩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当下。
托马斯·庚斯博罗《小屋前的人物》
在这一板块的艺术家中,托马斯·庚斯博罗是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庚斯博罗是英国皇家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亦是英国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展厅中,其作品《小屋前的人物》并非是人物画,但艺术家以淡雅的色彩绘制了田园小屋前一组正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忙碌的乡村人物,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乡村景象。
另一位知名艺术家则是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他是巴比松画派中的重要一员。在柯罗笔下,英雄朱迪斯被描绘成了一位抹去神圣光环的,甚至被抹去了明显面部特征的乡村少女。她的身体微向右转,头轻歪,眼睛望向地面,衣着简朴,神态沉静。
克里姆特《面向左侧的女子》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展厅中看到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早期作品《面向左侧的女子》。彼时的克里姆特尚未从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离开,其作品尚处于相对保守的学院派风格时期。画面中的金发少女头转向左侧,光线从画面左侧照进来,在用绿色系的沉稳色调汇总的画面中……少女华丽的外表下带有着些许的伤感。
2022年,“乌菲齐大师自画像”曾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向观众呈现了一场西方艺术家的自画像历史。
对于此次展览的特点,马真正表示,此次展览与“乌菲齐大师自画像”是一个很好的互补。“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展呈现的是绘画大师眼中的自己,而此次展览呈现的则是绘画大师眼中的别人。当艺术家画自己时,更多时候是一种真情流露,是一种对于自己的各种时期的状态,包括生活、精神,身体状态的明确的反应。自画像的肖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与自我的对话,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艺术家也要生活与糊口,所以他必须接受委托。其中,尤其是宫廷绘画,为贵族阶级服务需要去满足客户的心理和需求,他的绘画会做一些可以接受范围内的美化。所以,当艺术家描绘他人时,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描绘自己时是不一样的。”
贝尔纳尔多·斯特罗齐《亚历山大大帝归还阿卜杜洛米诺被剥夺的王位》
从“宫廷”到“人间”板块的艺术作品的时间跨度并不大,直到现代艺术出现后,艺术风格差距才会被拉开。展厅尾端的“幻境”板块,呈现了夏加尔、马格利特,契里柯等人的肖像画作。在这里,艺术家是造梦者、预言者以及对结合现实场景并着眼无限可能的重构者,他们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带领观众畅想奇幻的领域。
抽象概念 雷内·玛格丽特
“展览希望向观众呈现西方的不同年代的大师们是怎样来对待肖像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展现不同年代的肖像画可能有的不同功能。”策展人说。
展览将展至7月23日